第十四回 君民同乐享盛世

哨马报进杨业军中,杨业对众将说:“辽兵卷士重来,必抱着决战的心态,我们暂缓与他们交战,先向朝廷报功,让朝廷补给充足的粮饷后,我们再一鼓作气平定燕、幽。”于是派团练使蔡岳回汴京报功,太宗听说杨业军连胜,且大军直逼燕、幽,心里非常高兴,他问辽国情况怎么样?蔡岳说:“辽将受不了羞辱,最近又增加兵力来战,杨主将屯兵在瓦桥关,因为粮饷不足没敢进兵,所以特派臣来向圣上禀明。”

太宗听到这些情况,又起了御驾亲征的念头,于是召集群臣商议,枢密使张齐贤上了一份奏章:“圣人云,百战百胜,不如不战而胜。自古边疆不宁,不都是因为戎狄侵犯,主要还是边疆官吏任用不当,上不能报效国家,下不能抚慰百姓,以致百姓不能安居乐业,才使得内乱不断。边防只需加固城防深挖壕沟,以逸待劳养精蓄锐,任用得力爱民的将军,那么戎狄自不能对我们造成威胁。这样一来边疆安宁,老百姓得以休生养息。自古得民心者得天下,不必和人争寸土之地。圣人都是先本后末,三皇五帝、尧舜之道,无不是先修根本,什么是根本?就是推恩于天下之民。让百姓先安居而后乐业,天下归心,则戎狄自然俯首称臣。”

太宗看完,又递给赵普、田锡、王禹珃等人看。询问他们的意见。

赵普奏道:“张齐贤所说,确实是当下的急务。望陛下召回杨业,另派将帅严守边疆,则燕幽不足为患。”太宗允奏,当即下旨召回杨业的兵马。

杨业在关中等待好多天,圣旨终于到了,却是让他班师回朝。心中虽然不畅快却也无可奈何,于是对众将说:“朝廷既然召我们回朝,你们去准备一下即日就班师。不过不能一起走,可分为前后两军,防止辽兵追击。”五郎说:“这么难得的机会怎么能错过呢?只要再有十多天时间,就能直捣燕幽,收复他们的土地,来报答圣上的知遇之恩。”杨业正言道:“我也有这个想法,但是君命难违,若不回军,就是抗旨之罪,就算立下一点功劳也不足以弥补。”五郎不敢再说什么。

次日杨业让刘廷翰等固守遂城,自己率领手下兵马离了瓦桥关,往汴京而来。

杨业回到京都,太宗大加抚慰,赏赐许多珍宝,设宴犒赏将士,君臣尽欢而散。

次日,赵普上朝奏请辞去丞相职务,太宗惊问:“朕与爱卿是布衣之交,况且现在朝廷还需要爱卿扶持,为什么突然辞职呢?”赵普说:“臣已经老朽了,处理不了繁杂的政务,还望陛下体谅老臣,准臣辞官安养天年,臣将永感陛下的再生之恩!”赵普说着吃力地跪在陛前。

太宗见他态度坚决,没有办法只好允了奏,降丞相之职为武胜军节度使。赵普匍匐在地高呼万岁,谢恩辞行。太宗在长春殿设宴为他饯行。酒到半酣,太宗说:“这次放你走是遂了你的意思,假如日后有急事需要与你商议,希望爱卿接旨后就能立即回朝,不要辜负了朕的厚望啊。”太宗满含眷念之色,赵普赶紧离席跪拜领命,太宗亲手把他扶起来,君臣重新入坐后,太宗提笔写下一首诗送给赵普:

忠勤工室展宏谟,

政事朝堂赖秉扶。

解职暂酬卿所志,

休教一念远皇都。

赵普捧着这首诗热泪盈眶:“陛下赐臣这首诗,臣会刻在石板上,他日与臣的朽骨一起葬进黄土。”太宗闻言,也不禁眼眶泛泪。君臣洒泪而别。

赵普到中书省跟同僚辞行,大家都很不舍,互相勉励抚慰,互道珍重后,众人把他送出,赵普自去武胜赴任不题。

次日早朝,太宗先感慨了一番对赵普的情意和不舍,然后重新任命宋琪、李昉为平章事,李穆、吕蒙正、李至为知政事,张齐贤、王沔同为枢密院事,寇准为枢密直学士。

这年改年号为雍熙元年,

十月时,太宗想起华山隐士陈抟。陈抟是毫州真源人,后唐明宗长兴时期曾参加科举考试,落第后,就不再醉心世俗官禄,寄情于山水之间,后来练习辟谷术,二十多年里每天只喝几杯水,其后隐居华山云台观。据说每次能睡一百多天不醒,民间有种说法叫大睡三千,小睡八百。看来他已是得道之人了。

相传有一次陈抟骑驴过天津桥时,听说太祖攻下汴京,陈拷哈哈大笑从驴子上摔了下来,说道:“从此天下太平了!”

太宗派使臣前往华山相请,陈拷跟着使臣来到京都,太宗对他非常优待,对众大臣说:“陈拷为方外之士,你们也要尊重他。”

太宗让人把陈拷送到中书省,宋琪等急忙殷勤接待,闲谈中宋琪问道:“先生的修养之道可以教授给人吗?”

陈拷笑道:“小道是一个山野之人,并不懂得吐纳养生、神仙炼丹术之类,对你们没有用处。我观当今圣上龙颜秀异,有天人之相,而且博古通今,深谙治世之道,真的是难得的德高仁爱的明君,正所谓君臣同心同德,必能得太平之盛世。”

闻言,宋琪对他更加佩服。次日宋琪把陈拷昨天的言论上表太宗,太宗下诏赐号陈拷为希夷先生,亲笔书写“华山石室”四字赠给他,让他回华山去了。

雍熙二年春二月,太宗下诏君民同享太平之盛,赐京都百姓饮酒三日。百姓无不欢欣鼓舞。

正日这天,太宗亲自与群臣登上丹凤楼观赏士民乐饮。

从丹凤楼前到朱雀门沿途布置了歌舞、龙舟、山车,来回表演,音乐齐奏,满城的人都跑来观看,挤得里三层外三层,到处是欢声笑语,一派繁华盛世景象。

次日太宗在后苑设宴款待群臣,席间太宗说:“春日盎然,万物复苏,四方太平,朕以天下之乐为乐,特宴请群臣。今天大家就开怀畅饮,赋诗赏花,怎么样?”

平章事宋琪离席奏道:“小臣不才,献丑了。”于是展开花笺,提笔写下七言八句诗,太宗看后心情大悦,命取玉觞赐酒。

李昉、吕蒙正也各进一首七言律,太宗品评一番,让中官把三首诗刻在赏花亭下,以记录君臣同乐的盛景。

太宗又说:“国家虽然暂时安宁,但是武事不能荒废。况且辽、蓟还没平乱,朕心中日夜担忧。今天在座的武将和诸王,不如比试一番骑马射箭如何?”

太宗命军校在后苑空地上立起箭垛,一百步为界线。武官分为两队,诸王穿红,将帅穿绿,各自拿着雕弓长箭骑在马上等候。太宗说:“凡是射中红心的,赏骏马锦袍;射不中的,降出藩镇另行调用。”

话音一落,红炮中一人驱马而出,众人一看,是秦王廷美,只见他弯弓搭箭瞄准红心,嗖的一声,正中红心,众人暗暗称奇。秦王射中红心后,竟直接跳下马跑到太宗御前请赏。太宗高兴地说:“我侄真是百步穿杨啊!”于是赐给他袍马。

绿炮中一将也跑出来请求一试,众人一看是大将曹彬,他骑马开弓拈弦搭箭,也是一箭正中红心,立刻叫好之声不绝。曹彬下马拜伏在御前,太宗也是大加赞赏,赐给袍马。

这天大家都是一展身手,尽欢而散。

傍晚时秦王领着太宗赏赐回府,宫中派人奏乐相送,路过楚王赵元左门前。楚王是太宗长子,从小聪慧机智,长相酷似太宗,皇上特别喜欢他,后来突发疯病,时好时坏。

楚王在府内听到门外奏乐声,就问随从是谁经过府门这么喜乐?随从说:“今天皇上在后苑宴请诸王和武臣,骑马射箭取乐,秦王获胜,皇上赏他锦袍骏马,刚才是秦王回府经过门前,鼓乐声正是宫中护送秦王回府所奏。”

赵元左激怒道:“他们都在!都有赏赐,唯独我不在!皇上是不要我了吗?”他气得拼命喝酒,夜深时酒兴发作放火烧宫,一时火光冲天,护卫军虽然竭力扑救也无济于事,可惜了雕梁画栋绣阁琼楼都化为灰烬。

次日太宗闻听大怒,下诏将元左废为庶人,迁往均州居住。元左酒醒后后悔不及,没有办法,只好带着随从去了均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