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十六回 杨家将忠烈护驾

太宗车驾离开汴京,昼行夜宿,一路浩浩荡荡向五台山行来。 这一天,抬头已能看到五台山山影,大家都非常高兴,太宗亲自下撵观看,这时前面哨探回报说五台山智聪长老率众僧在龙津驿接驾。太宗下令人马加速前进,到龙津驿馆时,果然见到一群僧人等候在馆外,太宗稍作停留,然后让众僧在前面带路,一行人向山上寺院出发。

车驾来到寺门外,候在寺外的引班官迎着太宗进入禅丈室,太宗坐在上位,让司仪官捧上香钱奉给僧人,供在佛案前。稍事休息后,群臣跟着太宗来到佛殿中,专职僧人敲动钟鼓,太宗合掌弯腰拜祝道:“朕这次来,一为先帝还愿;二为万千百姓,得菩萨护佑获得太平;三愿国家日益昌盛,四海清宁。”祝完拜了三拜,主典僧读了诰文,礼成。

晚上太宗宿在元和宫中。次日众臣奏道:“陛下已经还完愿了,还是早点回京的好,防止有刺客对皇上不利。”太宗却说:“朕常年久居深宫,难得出来一趟,就再多待一天吧。”众人不敢再说什么。

太宗让寺僧在前面带路,自己带着几个近臣出寺游玩。

众人上到山顶一看,万千景致都收入眼底。这五台山果然是一座好山,前面是幽州,后面是太原,分界中突然就耸起这么一座奇峰,遥望远处,层峦叠翠群山拱围。太宗不禁赞不绝口。

太宗指着前面问:“那是什么地方?”潘仁美奏道:“那是幽州,自古以来建都的地方,是个好地方啊。”太宗高兴地说:“朕想跟众爱卿去游玩一回。”

八王急忙阻拦:“陛下不可!幽州是辽国京都,萧太后就住在那里。陛下不是去自投罗网吗?还是赶紧回京,免得多生事端。”

太宗听到这话就有点不高兴了地说:“当年唐太宗平定辽东,不也是亲临战场吗?今天我们这儿有千军万马,还怕区区一个萧太后不成?众爱卿只管随朕去就是了,不必多虑。”

八王不敢再阻拦。当天车驾离开五台山,不久来到邠阳城地界,这儿离幽州仅一城之隔。

突然前面尘土飞扬旌旗蔽日。哨报说前面有番兵挡住去路。太宗问谁去探听一下消息?话音刚落,一人应声而出,此人身高七尺威风凛凛,正是保驾将军杨延平。

杨延平带一队骑兵来到阵前,只见番阵旗门开处,一员辽将坐在马上,生得脸如黑铁,眼似流星,手拿一柄大杆刀。正是辽将耶律齐,耶律齐高叫:“宋人赶紧退走,饶你们一死,不然别怪我不客气!”

杨延平大怒骂道:“你们这些蠢笨的蛮夷,见到圣驾还不缩着脑袋远远躲开,竟敢来寻死吗?”挺枪直取耶律齐,耶律齐舞刀来迎,两边兵士一齐呐喊,二人战不到几个回合,耶律齐不敌,拨转马头往回跑,杨延平趁机带着兵马杀入敌阵,番兵大乱,自相践踏死伤无数。延平追出去五里才回来见太宗,太宗非常高兴,领着人马进邠阳驻扎。

耶律齐带着残部来到幽州,哭丧着脸对萧太后说:“宋朝皇上来到邠阳,臣去阻拦被打败了。”

萧太后大惊:“他怎么来了?”

旁边有人奏道:“他前天在五台山还愿,想必是来游玩的。”

萧太后沉思一会,对众人说:“往日你们总说要去攻打宋朝,今天有这样的机会,何不去把他捉来?”

话音未落,天庆王耶律尚出班请命:“臣愿带兵前去。”

萧太后点头说:“最好再有一个人助你才好。”

马鞑令公韩延寿上前请命:“臣愿同往。”

萧太后满意地点点头,下令点齐一万精兵让他们带去。

不到一天时间,二人带兵来到邠阳城下,把个小小的邠阳城足足围了四圈。

城内太宗正与大臣商议第二天去幽州,突然哨报说邠阳城被番兵围得水泄不通,太宗一听大惊,连忙命令杨延平带兵退敌。

延平冷静地说:“陛下不必慌乱。辽军刚到,现在他们势头正盛,我们如果现在与他交战必不能胜,须晾他们几天,等他们不耐烦了,一战可退。”

太宗一听有理,见延平如此镇定,一副胜券在握的神态,也放心了不少。

城外,耶律尚亲自督兵紧攻,喊杀声传到城内,把老百姓吓得惶惶不安。

太宗登上城头观望,只见四下里乌泱泱一连好几里都是番兵,不禁又慌了,“番兵这么多,怎么逃出去啊!”潘仁美说:“陛下不要担心,离此不远就有杨业的兵马屯驻在代州,只要派一人前去报信,杨业来了必能退敌。”

“可是,谁能出得去报信呢?”

杨延平闻声而出:“臣去走一趟。”

于是太宗写下一封密信交给延平,延平藏好后,披挂整齐单枪匹马冲出东门,番将刘弼将他挡住,延平也不说话,照准他胸口狠刺一枪,刘弼当场落马。延平乘势杀出重围,马不停蹄向代州奔来。见到父亲后,说了目前邠阳城的情形,请求父亲出兵救驾。

杨业立即让人召集代州城内所有兵马。父子八人带着人马望邠阳星夜赶来。

哨马报入番营,天庆王对众将说:“这杨业可是一个劲敌,他来救驾,他们父子必定是死战,到时我们谁敢阻拦?不如我们假装撤退,放他们入城,然后再带兵围住,不出一个月,必将他们君臣困死在城中。”

众将连称好计,于是下令军马退离五里地。

哨马报入杨业军中,杨业皱着眉头说:“番人不战自退,其中必有阴谋。只是不知道他葫芦里卖的什么药?我们众人先进城见了圣上,再慢慢商议脱围的事吧。”于是带着人马进入城中。

太宗大喜道:“太好了!敌人退兵了!都是因为有爱卿前来,敌人才吓得退兵。朕听说爱卿的名字令辽人闻风丧胆,现在看来果然不错!”

杨业说:“番人习性难测,他们这次退走,肯定还会再来,还望陛下赶紧随臣出城,臣父子定拼死护驾。”

太宗笑道:“朕明天肯定起驾。”话音未落,忽报番兵又来围了城。太宗不由吃了一惊:“哎呀!果然不出爱卿所料。”

杨业皱眉道:“辽兵太多了,车驾难以出城,等臣打探一下虚实再说。”

太宗急忙说:“爱卿看着办就行,一定要尽心筹划啊!”

杨业点头,拱手施礼后退出。

次日,杨业登上城头观望,见番兵把邠阳城围得水泄不通,阵容整齐雄壮。令公不禁叹道:“这样的坚兵,我们父子肯定能杀得出去,可是怎么保得了众文臣呢?现在就算是诸葛亮在世,也想不出计策来了!”

延平说:“总不能束手在这等死吧!”

令公说:“虽有计策,只是没有尽忠的人啊。”

一听这话,延平不由笑了,道:“怎会没有呢?父亲大人往日常说要以死报宋君,我们父子自从投归宋朝后,圣上赠给我们极富贵的宅第,我们一直没有报效的机会。今天遇到圣上有难,不肖儿愿以死相报!”

令公望着延平,半喜半忧地说:“有你这句话,此计能成,只是……”令公欲言又止。

延平正色说:“父亲大人不要为难。为了圣上,为了父亲,儿子做好了一切准备。”

令公叹了口气,“好吧,我明天向圣上禀报。”

杨延平全无惧色,凛凛然下了城头。

次日,杨业向太宗奏道:“敌兵人多势大,陛下想要脱困,只有学汉朝纪信救高祖离荣阳的计策,先向番人诈降,开西门迎他们入城,臣保车驾与众官员从东门出去。”

太宗为难地说:“这个计策虽然很好,可是谁肯学纪信呢?”

令公面色凝重地说:“臣长子延平请愿一试。还请陛下赶紧写下降表,派人送往番营,再迟了臣恐怕夜长梦多。”

太宗听了,心里非常难过,也很自责,说什么也不肯同意他们的建议。他说道:“自从你们父子到汴京后,朕还没有给过你们什么好处,怎么忍心让卿的爱子为救朕去送死呢,这不是让朕做一个不仁不义的人吗?”

延平说道:“陛下,现在事情非常紧急,一旦被他们攻破城池,必将玉石俱焚。就算我们父子苟活于世,又有什么用呢?要是今天能把陛下救出重围,是天下百姓之幸,也是臣之幸。请陛下不要再犹豫!”正在这时,守城军来报,南门快守不住了!

延平急道:“陛下快脱下龙袍!我父亲和六弟七弟会护送您出去!”

太宗不得己,事己至此,再拖下去恐怕一个都走不了,只好脱下龙袍,把龙车等一应用具都交给延平。又急忙写下降表,派人送往番营。

天庆王看完降表后,递给韩延寿看,并问他有什么意见?韩延寿笑道:“这有什么可怀疑的?眼看我们就要攻进城去了,宋朝皇帝除了投降还能有什么办法。既然他们投降了,那就没有加害的道理,请元帅写下回信让使者带回去就是。”

大家都觉得是这个道理,便不再怀疑,天庆王写了回信交给使者带回城中。

次日,只见城中西门竖起降旗,天庆王等看了,不禁得意地哈哈大笑,带着众将领来到西门外,令军马后退二百米,等宋朝皇帝出城。

见番军退兵,太宗急忙和文武众臣轻装简行从东门出去。

延平端坐在车撵里,前簇后拥从西门出来。

天庆王高喊:“既然宋朝天子情愿投降,我们绝不伤害你等。请出车驾一见!”

延平在车中听到,让左右侍从掀起车帘,远远看见那番王趾高气昂地坐在马上,不由怒火中烧,心想:“不杀了此贼怎么能解我心头之恨!”他借着车帘遮拦偷偷取出弓弩,对准天庆王咽喉处射去,说时迟那时快,只听弦响声中,天庆王应声而倒。

延平见天庆王己死,立即跳出车外,厉声喝道:“我乃杨令公之子杨延平,有胆量的上前来!”

番兵闻言惊得直往后退,激怒了韩延寿。韩延寿怒喝一声止住后退的番兵:“捉住这些贼人,本将重重有赏!”他亲自挥枪直奔杨延平。

大郎还没来得及上马,躲闪不过,被韩延寿一枪刺倒。

二郎延定正要来救,耶律奇拍马截住,二人激战不止。二郎虽然勇猛,奈何部下己被冲散,只身陷在敌人的包围之中,被辽兵趁他二人激战无暇顾及时,削断他的马足,二郎立刻被掀翻在地,千军万马从他身上踏过,可怜一代英雄一身胆气,化作了尘埃。

三郎延辉见势不好,奋力冲出重围,走出不到一里,来到一处芦苇摊中。突然从芦苇草中伸出长钩套索,绊住三郎马脚,三郎收势不住往前扑倒,人还在半空,就被无数长枪一齐戳中而亡。

四郎延朗知道兄长们已经凶多吉少,慌忙杀出重围,韩延寿、耶律奇率兵紧追,将他团团围在中间,四郎拼得眼角流血也没能冲得出去,最后被辽兵活捉,手下部众己全部战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