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4章 四十四

044

平心而论,在面子上,吕不韦是做足了姿态。

他为岳父赵梁安排了一个单独的别苑,并派了几名手脚麻利的下人专门伺候。吕不韦也送了赵维桢两名女侍,只是穿越过来的赵维桢不习惯于别人照顾饮食起居,除非必要,她还是喜欢自己处理个人事务。

女侍就让她们清闲着吧,养人花的是吕不韦的钱,赵维桢没在心疼的。

反正关上家门怎么样,别人也不知道。

所以下午过来传话的,干脆就是魏兴本人。

“夫人。”魏兴进门:“巴蜀的商队回来了,主人说请夫人过去看看。”

巴蜀的商队?

《战国策》有云:“田肥美,民殷富,战车万乘,奋击百万,沃野千里,蓄积饶多,地势形便,此所谓天府,天下之雄国也。”足以可见,在先秦时期,四川盆地就丰饶且富足,有了天府之国的美称。

在战国时期,巴蜀可谓是秦国的重要粮仓,为秦国一统六国提供了坚实的后勤基础。

而且四川盆地好东西多,赵维桢还真挺好奇,商队能带过来什么属于特产来。

可恶。

吕不韦果然够聪明:换个其他理由,赵维桢都懒得搭理他。

“那就走吧。”赵维桢起身:“让我去看看。”

她随魏兴来到前院,就看到络绎不绝的下人来来往往,一个接着一个往府里搬运箱子。吕不韦见赵维桢过来了,赶忙拎着衣袂向前。

他亲切道:“听魏兴说,夫人在邯郸时对吃食格外上心,为酒肆增添了不少新食谱。若是有兴致,今日商队送来了不少山珍野味,夫人可愿看看?”

赵维桢:“……”

原谅她一从疫情时代回来的现代人,听到山珍野味四个字时不禁激灵了一下。

不过,先秦时代的养殖技术没那么发达,生产力不足,会有野味上餐桌也是可是理解的。

但赵维桢还是心中嘀咕:她可不一定能下的去嘴。

“让我看看。”赵维桢说。

不过等下人掀开箱子后,赵维桢就意识到自己想的有点多。

李白写诗:蜀道难,难于上青天。从巴蜀走到咸阳,地势极其复杂险峻,完全靠马车和双脚,即使是快马加鞭也得两三个月。所以送来的山珍中根本没有赵维桢想象中的什么稀奇古怪保护动物,大多数都为干货。

毕竟就算是冬天,猎物运输过来也早就腐坏殆尽了。

“送来了不少中原少见的干菜、种子,还有山菌。”魏兴说:“据说那山菌,即使只用白水炖煮,都鲜美无比呢。”

山菌!

赵维桢的双眼蓦然一亮。

在这个没有香料,调味品也极其匮乏的时代,还有什么比山菌更能提鲜的呢!赵维桢刚刚来了精神,随即又意识到了问题:也不是所有菌子都能吃的。

“嗯……”

她凑到一堆山菌面前,端详许久。

我国地大物博,除却云南之外,四川也出产诸多菌类。赵维桢横看竖看,从一大箱子山菌中,依稀辨认出一两样在现代涮锅子吃过的种类,其他的就……

菌子可不敢乱吃,看见小人也就罢了,把人吃没了都是分分钟的事情。

“这些都是当地人会吃的么?”赵维桢谨慎发问。

魏兴也不懂,他干脆拉来了商队中的当地人。

后者操着一口蹩脚雅言对赵维桢解释,又帮赵维桢挑选了几种山菌,说是他们在家也会食用。

这样就放心了!

赵维桢心满意足地看向挑选出来的山菌。

“把这些带去厨房。”她吩咐道:“洗干净切碎,丢进甑中炖煮即可。水开之后,可增添鸡肉、芋头,用少量食盐调味。”

“就这样?”魏兴诧异问:“不用加酱油么,夫人?”

“不用。”赵维桢信心十足。

山菌炖鸡,加点盐就够鲜美了,加酱油调味反而会丧失菌子的特色。

到底是南邻巴蜀,没想到来到秦国,能吃的东西更多了!

赵维桢目送魏兴捧着山菌跑开,心中顿时拨开乌云见明日。

没什么比美食更令人期待和快乐了,赵维桢彻底把之前吕不韦编排自己生的闷火抛在脑后。

看在商队都是他送出去的人,这编排自己的罪过就免了。

赵维桢又左看看、右看看,从一大堆山货中挑出来自己确认安全,也好制作的食材。

“魏盛。”她吩咐道:“这些、这些,还有这些,你自己看看,咸阳宫、华阳宫,还有子楚公子那里各送几份,若是不会烹饪,就叫他们派遣下人过来问我或者魏兴。”

魏盛偷偷瞥向吕不韦,见他没反应,连忙答应下来:“是,夫人。”

至于吕不韦?

吕不韦是谁?能有山菌炖鸡重要吗!

赵维桢美滋滋地转身直奔厨房:天大地大,鸡可不能给她炖坏咯!

这年头没有高压锅,甑乃陶瓷制作,也算是用砂锅缓慢炖煮了。待到了用晚饭的时间,赵维桢吩咐下人,分出大半锅的炖鸡送去父亲院子里,然后剩下的半锅装入食器,并着几个小菜,一同送到正屋内。

房可以分开睡,吃饭倒是不至于分开吃。

赵维桢在厨房指挥完,跟着回到正屋时,吕不韦早已等候多时。

他还吩咐魏兴端来了一坛崭新的蒸酒。

食器、酒器摆在长案上,吕不韦笑着看向蒸酒:“这酒用的也是蜀地水稻酿造而成,与邯郸的小麦酒味道不同。虽不如夫人的蒸酒香醇,但不韦觉得也是别有一番风味,特请夫人来品鉴品鉴。”

赵维桢点头:“好。”

吕不韦一抬手:“夫人请落座。”

先秦时期施行分餐制,往往是一人一案,正襟危坐。

但非正式场合,又是家中,便也没那么多规矩。

魏兴打开酒坛,吕不韦亲自为赵维桢斟酒,然后客客气气举杯:“这杯我敬维桢,谢维桢留守邯郸。分别的四年,不韦没有一日不在思念维桢,今日终于得偿所愿,与维桢团聚。”

赵维桢算是发现了,吕不韦为人,真是当之无愧的商人。

不管旁人怎么甩脸色,怎么不待见他,他还是能把面子工作做的漂漂亮亮,挑不出任何毛病来。

之前书信来往,他就写尽了好话,如今面对面交谈,场面话彩虹屁那叫一个不带打草稿的。

这点赵维桢发自内心地佩服:反正她是做不到。

俗话说得好,伸手不打笑脸人。

吕不韦言谈、举止都很尊重赵维桢,赵维桢也没有不举杯的道理。

她同样拿起酒器,浅尝一口。

酒是好酒,这米酒酿造好之后,多少过滤了一下。和赵维桢在现代品尝过的自酿米酒味道大差不离:味道微苦,末了回甘,酒精浓度并不高,但绵软温顺,米香浓郁。

但这样的水准,放在先秦,应该是价格高昂、能够进献进宫的好酒了。

米酒入喉,赵维桢不急不缓放下酒器:“你今日是有什么话要说?”

吕不韦的手一顿。

就知道有话要说。

赵维桢:“我回来好几日了,饭吃了好几顿,你都不曾敬酒过。今日敬酒,肯定是有重要的话要说。”

“倒也没什么重要的话。”

吕不韦莞尔:“只是不韦觉得,理应开坛好酒,祝夫人办学顺利。”

赵维桢挑眉。

所以想说的,就是白日见秦王的事情。

二人饮过酒后,赵维桢把酒器放了下去。

“你不介意么?”赵维桢问。

“我该介意何事?”吕不韦反问。

“换做其他男子。”赵维桢说:“自家婆娘胆大泼天,竟然想和自己同朝为官,怕是早就吓坏了。”

吕不韦忍俊不禁。

他生得好看,俊秀双眼随着笑意向下微弯,看上去相当温和无害。

赵维桢穿越过来,还没见过活的儒生呢。但吕不韦这幅模样,倒是和后世想象中的先秦儒生大差不离。

“不韦乃商人。”吕不韦开口,声线清朗、语气随意,好似赵维桢说的是什么玩笑话一般:“我知这天下往来熙熙攘攘,图的不过是两样物事:一曰名,二曰利。维桢有所图,不韦是不怕的,若是维桢无所图,那不韦……才是真的怕了呢。”

说到最后,吕不韦还故意打了几个寒战。

赵维桢跟着扬起嘴角。

“所以今日在咸阳宫,维桢说出心中所想,不韦不仅不介意,反而是长舒口气,只是——”

“只是?”

“只是维桢胸中有沟壑,想得到却是不容易。”吕不韦说。

这便是要和自己在餐桌上交流工作的意思。

赵维桢也不介意:古往今来,多少事情是在餐桌上搞定的呢?

她不急着回应,反而慢吞吞端起面前的食器,抿了一口山菌鸡汤。

当下的家禽多为散养,没有后世养殖品种那般肥美,因而鸡汤中脂肪不多,一层油脂几不可见,反倒是增添肉香的同时,也保留了山菌的鲜美清冽。

好喝!

果然只加一点点盐就足够美味了!

热腾腾的鸡汤入腹,大大满足了味蕾,也是让周身一暖。这样的美味,更是让赵维桢的心情好上几分。

下次有机会,可以做些山菌炖鸡汤给小嬴政喝,又补又好喝,赵维桢真怕别的厨子做不好。

为了这鸡汤,她也不着急结束饭局了。

“你来讲讲,该怎么办?”她问。

“四个字:徐徐图之。”

吕不韦得到首肯后,才继续说了下去:“维桢想办学,是个好路子。一则是可养声望,二则是能够培养支持你的门生。你的学生,以及学生背后的家世,都与你有着天然的结盟,他们也更容易支持你。待到秦王稷之后,你寻个合适的时机,提及入朝为官,则要简单的多。”

赵维桢轻轻“嗯”了一声。

春秋战国时期流行“养士用士”。公室的国君“尊贤使能”,广招天下之士,把人才收罗到自己身边。再到后面,一些有资产、地位的贵族,也开始打开府邸大门,收罗门客。

像孟尝君、平原君等贵族,因为门客众多,还有过不少诸如“鸡鸣狗盗”、“毛遂自荐”的典故。

甚至是在历史上,吕不韦也是养了门客三千,著书立传,有了著名的《吕氏春秋》。

国君、家主每每遇到什么问题,可以抛给门客,然后就到了这些平日吃穿用度、读书资源都靠贵族的门客回报的时候了。

吕不韦说了这么多,意思与“养士”传统大差不离:今日她带的学生,明日就会是她的支持者。

师生关系,亦是不亚于婚姻关系的联盟。

但……

明白归明白,但赵维桢觉得也不是这么容易的。

特别是在秦国。

“不会那么简单。”赵维桢直接指出:“秦王稷经受过宣太后干预朝政的时期,他敏感的很,否则,秦王大可以允许我直接在府中办学。”

为什么秦王嬴稷要点出让太子在自己的华阳宫挪地方?

他的意思很明白:这些人才是给后世秦国培养的。

吕不韦又是笑了一声,他压低声音:“我在秦四年,太子安国君病重四回。”

赵维桢:“……”

她瞪向吕不韦,后者却仿佛玩笑般歪了歪头。

“吕不韦。”赵维桢开口:“你好大的胆子。”

他的言下之意即是:秦王稷百年之后、太子安国君百年之后,那这些人,还不是给赵维桢自己培养的?

“没胆子,做不成买卖。”吕不韦笑道:“只是我这胆子,怕是还吓不到出言向秦王讨要官职的维桢吧?”

赵维桢寸步不让:“我是惊讶。”

吕不韦:“哦?”

赵维桢:“惊讶于你会把这话直接告知于我。”

他可是吕不韦!

这家伙老是一副任你风吹雨打我自八风不动的模样,哪怕嘴上、信中好话说得再多,赵维桢也没当真。

但是现在……

吕不韦一番话,确实震了赵维桢一下。

知道他今日敬酒,是为了和自己套近乎,但赵维桢没想到吕不韦如此有诚意。

他巴拉巴拉一大通,为赵维桢掏心掏肺分析了一段局势和未来筹谋,尽管言之有物,可还不是最重要的。

最重要的是,如此直言不讳,吕不韦在证明自己信任她!

等太子病逝这种潜台词,说出去可是要车裂的。信任到这种决计不能与人诉说的真心话,他也愿意与之分享。

这家伙……赵维桢不禁多看了吕不韦两眼。

都说做买卖的人是赌徒,如今赵维桢多少领略了一点。

正是这两眼,让吕不韦好似满足了一般。

“为何要惊讶?”吕不韦说:“四年来我与维桢相隔千里,但你我行事,从不用多做解释。维桢做什么,提一句我就能懂,我想做什么,维桢亦与我心灵相通。如此往来,我若是不坦诚,就再说不过去了。”

这倒是真心话。

赵维桢不稀罕他讨好自己,但作为队友和政治同谋,吕不韦绝对是个不错的人选。

于是她想了想,主动举杯。

“那是我该敬你。”她欣然道:“四年来给足钱财资产,从不过问缘由,在春平侯出逃一事上,也是帮了大忙。”

“这事合该是不韦谢维桢。”

吕不韦连忙跟着举起酒器:“这杯酒,再敬夫人。”

说完二人默契地一饮而尽。

放下酒器,吕不韦的神情转为内疚:“不韦还得向维桢道歉。”

赵维桢:“嗯?”

吕不韦:“初入咸阳时,不韦内心惶恐,只求做事不出过错,早日站稳脚跟。那些编排维桢的话,权是为了方便行事,实在是对不住维桢。”

行吧。

直接道歉,也算是有诚意了。

有美酒,有佳肴,人也坦白了,也表忠了,赵维桢又不是刻薄之人,他的所作所为也可以理解。

“倒是聪明。”她评价道:“留有把柄的人,不会轻易遭人忌惮。”

吕不韦双眼一亮:“夫人懂我。”

聪明人知道暴露自己的“把柄”,若是无伤大雅,反而是美谈。

他把怕老婆的笑柄留给全咸阳人,好像这么一个老奸巨猾的富商,也没什么大不了的。

啧啧啧。

赵维桢不禁在心中感叹:吕不韦这人,太懂得经营人设了。

别说是放在先秦,就算是放在二十一世纪,他想成名也很容易。照着自己这个模板打造十个八个爱豆,当个娱乐圈大老板稀松平常。

可怕。

而吕不韦可不知赵维桢心中所想。

他见赵维桢一直爱答不理的表情松懈许多,便觉得今日目的达成。吕不韦又是举杯:“维桢于我大有助力,我也会为维桢倾尽全能。若是在咸阳,有任何事情需要不韦帮衬的,维桢尽管说。”

“嗯,反正其实也不欠我什么。”赵维桢说。

“什么?”

“没什么。”

在邯郸,你的谣言也不少,也算是帮了我吧。

赵维桢心中嘀咕,嘴上却是利落地转移话题:“要说帮忙,确实有。既是秦王命子楚公子筛选适龄学童的名单,那你是否能从中走动一下?”

“于筛选之前?”

吕不韦略一思量,干脆点头:“若是维桢愿意,可先行将合适的学童请过来瞧一瞧,维桢选中了,我再去各家府上问一问。”

“你与子楚公子寻觅一些合适的学童,就一通请过来吧。”赵维桢说:“不过不是我选。”

吕不韦:“什么?”

赵维桢:“是让政公子先选。”

这可是给小嬴政选朋友,乃至未来的近臣,那当然得是小嬴政自己说了算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