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章 抵达南京

上了大运河之后,一路倒也是平顺了许多,没有丝毫的阻拦。经过十七天的航程,从北京一路南下直到南京。

这些日子里,靠着汪洋的缘故,富商也没有亏待众人,吃食什么倒也是不缺。

但汪洋一直在回忆大明末期的破局之道。

根据史料,大清会一统天下。到时候,那自己这半个崇祯帝也肯定会被弄死,不想死的汪洋开始思索起了这。

李自成欺辱吴襄全家,再加上手下刘宗敏霸占吴三桂的小妾陈圆圆,导致吴三桂放清军入关,和清军联手共同对抗李自成的大顺。

之后,开始了三股势力的博弈,起义军、大明和清军。

作为穿越者,汪洋唯一的优势是提前知道一些事情的发展。但崇祯帝没死,一些事情就开始慢慢的改变了他原先的轨道。

这期间他又想了想,崇祯帝一系列的操作,汪洋真的是欲哭无泪,一阵头大。

铲除阉党,使东林党一家独大。

削去江南工商税,使国家失去重要税收。

拒绝李自成的围城条件,导致北京被攻破。

为了面子,拒绝南迁。

裁撤厂卫,没有了特务机构。

就连忠于皇帝的亲军都遣散了,没有了自己的军队。还有刻薄薄寡恩赏罚不明,许多猛将被文臣搞死。

………

朝辞白帝彩云间,千里江陵一日还。

南京一处口岸上。

成排成列的明军摆列于此,好像是在等候什么人。文武官员也在其中。前导的是由十二排分别手执横刀、弓箭,相隔排列的骑兵组成的卫队。

尾随其后的是一支庞大的鼓吹乐队,乐队前有两名鼓吹令负责指挥演奏。

一些随行的官员及皇帝的御马也夹杂在旗阵中。旗阵之后,又有分列于左右的青龙旗和白虎旗。两面旗帜的后面则为随行的朝廷官员队伍。在这支队伍中间,还穿插和夹杂着手持兵器的骑兵和步甲兵。

在甲板之上的汪洋,看着这阵仗,猜的出来,这应该是富商提前打的小报告。

船缓缓的靠在了岸边,一道斜板立了下去,汪洋当然不会拒绝,径直的走了下去。

“吾皇圣安……”

立刻就有大臣们行稽首礼,屈膝跪地,缓缓叩首到地。

汪洋平声道:“众卿平身。”

“恭谢陛下。”

又是一声礼拜之后,留在南京的文武百官纷纷起身。

“回宫吧!”汪洋没有废话,直接摆驾回宫。

因为南京是明初的都城,加之其他各种原因,所以保留了一整套中央机构。南京和北京一般,设有完整的六部班子,还有都察院、通政司、五军都督府、翰林院、国子监等机构,官员的级别也和北京相同。

所以这也是汪洋的一点底气。

后面跟着的刘头他们止不住的打着牙碜,他们怎么也没有想到,跟在自己身边性格随和的汪兄弟竟然是皇帝。

看着汪洋没有追究自己这些日子的造次之罪,他们着实是松了一口气。

………

前往南京皇宫的銮驾之上。

汪洋下令道:“传南京各部官员。”

一旁的贴身太监阴阳怪气道:“陛下,舟车劳顿何不歇息几日。”

“我大明正值生死存亡之际,何时能歇?”

大明现在这个样子,有一部分原因就是太监搞得鬼,汪洋看这个太监就有些不自觉的厌恶。

过了几个时辰之后,穿过南京城,走到了紫禁城皇宫大殿之中。

汪洋换好龙袍,坐在九五之尊的龙椅,看着下面觐见的文武百官,心里略微感叹道,原来古代那么多人想当皇帝不是没有道理的。

汪洋下令道:“兵部尚书史可法。”

话音落下,一道四十岁的面黄男子身穿官袍走了出来:“臣在。”

“备齐粮草,令黄得功为主将,伙同高杰、刘良佐,刘泽清20万大军,从扬州宿迁北上击贼。”

“再去告诉刘泽清受伤腿应该好了吧,别让朕亲自去看他。”

这个时候大明账上还有左良玉的80万大军,有高杰、黄得功、刘良佐,连同刘泽清的20万大军,以及郑芝龙的20万大军。

这些都是装备整齐的人马,加起来已经有了120万人。所以汪洋还是有那么一点点底气的。

史可法躬身道:“遵旨。”

虽然下面文武百官之中纵使派系分裂,但北京成了反面教材,到了这个时候已经没有人话出反言。

“禀陛下,府中粮银不接,恐难已。”户部尚书高宏图站出来道。

想起历史上李自成在北京城内抄文武百官的家抄出七千万两白银,汪洋那真的是痛心疾首。

汪洋从龙椅之上站起身来,看向下面的文武百官,质问道:“众卿想成为亡国之臣吗?众卿想让朕成为亡国之君吗?”

被汪洋吓了一个哆嗦,文武百官俯在地上,低头轻言:“不敢不敢……”

“朕从北京出来之时,那闯贼抄家抄了足足有七千万两白银之巨,且不算其它珍宝黄金之属,是一年国库的十数倍。

朕还记得他们在是如何如若在朝堂之上哭穷的,这下可好,不给朕做军费,倒是成了滋敌的利器。”

汪洋目光凌厉的瞪着下面的群臣:“你们难道也想滋敌吗?”

“等大明被那乱臣贼子完全祸乱到,有你们被满门抄斩的时候。”

以往自卑的崇祯帝,在这一刻让台下的众臣不敢抬头看。

“臣愿散尽家财三万两以做军资。”

“臣五千两。”

“臣一万……”

崇祯帝这个时候说这个,这不是明摆着要钱吗?台下一个个大臣心里都有一个个小算盘,这个时候都看得出来,谁先应援谁以后的日子肯定会好过一点。

汪洋虽然知道台下这些文武百官没有北京的那些官员油水大,但他肯定也都不是勤俭节约的主。

再说国家为难,匹夫有责,他们大多数之中多多少少还有一点公心的。

“交由户部支配。”汪洋转头又坐了下来,盯着下面的户部尚书道:“高宏图,如若少一分一毫唯你是问。”